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福建安溪“四链融合” 激发茶产业多元活力

2025-09-24 09:073470泉州晚报

安溪产业链发展迅猛,图为新式茶饮大赛。

茶叶集中加工

茶农精心管理生态茶园

安溪铁观音直播专场

安溪首创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在全县布设71个自动气象监测点。

核心提示

清晨的薄雾轻笼安溪茶山,露珠从翠绿的茶树叶片上滚落,折射出微光。茶农指尖轻捻,嫩芽便落入竹篓,茶林相拥、绿意绵延的生态画卷在闽南山间铺展。

在这片孕育铁观音的土地上,安溪“四链融合”实践,正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实现双向奔赴。作为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安溪“四链融合”体系不仅重塑了茶产业发展模式,更成为政府引领、茶农参与、企业协同的共生共荣典范。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 文/图

1

生态链筑基:守好茶山“根”与“魂”

“生态是茶山的‘根’,也是茶叶品质的‘魂’。”安溪县领导在谈及“四链融合”初衷时坦言,安溪茶产业既是百姓的“致富叶”,更是生态的“守护者”,而“生态链”正是这一体系的根基。为筑牢生态根基,安溪率先推进“退茶还林”工程,对海拔低于250米、坡度超过25度的不适宜茶园,分批次实施生态修复,3.2万亩茶山重新披上“绿装”,乡土树种与茶树交错生长,构建起“茶—林—草”立体生态系统。

“以前高坡上的茶园,一下大雨就怕水土流失,茶叶也长得参差不齐。退茶还林后,山上的树多了,雨水能留住了,山下的茶园病虫害都少了,茶叶品相一年比一年好。”种茶十余年的安溪感德茶农老李,亲历了生态修复带来的变化。

若说“退茶还林”是生态修复的“宏观工程”,那么全国首个“茶生态医院”便是守护茶园健康的“微观管家”。在安溪一茶园里,“茶生态医院”技术团队背着检测包穿梭林间,手持土壤检测仪插入土中,屏幕上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数据实时跳动。“我们既要为土壤‘把脉问诊’,更要给出‘治病良方’。”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茶生态医院”成员小林介绍,团队一方面推行测土配方、循环农业等技术,减少化肥使用、提升土壤有机质;另一方面推广茶树留高70厘米种植、梯壁留草覆盖率达90%以上、套种绿肥作物等模式,让每一寸茶园回归生态平衡。

截至目前,“茶生态医院”的土壤改良服务已覆盖安溪45万亩茶园,年均解决100多个技术难题,茶园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0%。曾经的“单一茶园”,如今变成了鸟类栖息、昆虫共生的“生态绿洲”,为茶叶品质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2

监管链守护:筑牢品质“生命线”

走进安溪祥华一家农资店,茶农老张拿起一包农药,熟练地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屏幕瞬间显示出生产厂家、批次、使用说明、溯源轨迹等信息。“以前买农资总担心买到假的、禁用的,现在扫码就能查得明明白白,用着放心。”老张的安心,源于安溪构建的“从茶园到茶杯”全链条监管体系。

“品质是茶叶的‘生命线’,监管则是品质的‘守护者’。”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负责人表示,安溪的监管体系聚焦三个核心环节,实现源头、过程、结果全闭环管控。在源头管控上,全县286家农资店全部接入“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315种农资实行“一物一码、全程溯源”,从根本上杜绝禁用农药流入市场;在过程约束上,安溪建立12万户茶农诚信档案,将质量安全表现与信贷、补贴、项目支持直接挂钩,2024年已为诚信茶农发放低息贷款3.5亿元,激励机制引导茶农守好品质关;在结果检测上,依托2个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安溪每年检测茶叶样本5000份以上,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8%以上。

严苛的监管不仅让消费者买到“放心茶”,更让安溪茶叶的品牌口碑持续攀升。2024年,安溪茶叶出口量同比增长12%,连续18年100%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安溪铁观音”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3

产业链裂变:让一片茶叶“全值利用”

在福建茶里功夫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中,以往被当作废料丢弃的茶梗、茶碎片,正被送入粉碎机,加工成粉末后压制成环保吸管。工人拿起一根刚下线的吸管,仔细检查硬度与平整度,这样的环保吸管,如今已远销国内外。

“我们从2018年开始研发‘茶质—茶纤维’技术,就是想让茶产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该公司负责人张先生介绍,通过技术创新,茶梗、茶碎片不仅能制成环保吸管,还能加工成茶具、包装材料等产品,全产业链资源利用率超90%。“这不仅解决了茶产业废弃物处理难题,还为安溪茶产业开辟了‘不止卖茶叶’的新赛道,现在已有更多企业加入产业链延伸的队伍,形成‘一业兴、多业旺’的格局。”

安溪的产业链延伸,远不止于废弃物利用。在茶多酚提取实验室,科研人员将茶叶样本放入萃取设备,电脑屏幕上茶多酚纯度数据不断刷新;在零碳示范茶园,技术人员铺设生物质炭土壤改良层,无人机盘旋喷洒微藻肥,茶园上空的光伏板与翠绿茶树相映成趣,构成“农光互补”的新图景。

“我们一方面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引入生物提取技术,开发茶多酚、茶氨酸等功能性产品,2024年精深加工产值已突破10亿元;另一方面构建茶园低碳发展体系,实施生物质炭改良土壤、微藻肥替代化肥等五项技术,建成全省首个‘铁观音碳中和生态示范茶园’。”安溪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股有关负责人王先生介绍,目前安溪已建成零碳示范茶园5个,带动周边2000亩茶园实现低碳种植,茶产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5%。

“以前茶梗、碎茶只能丢了,现在能卖钱,我们的收入也跟着增加了。”茶农陈阿姨笑着说,产业链的延伸让她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红利。

4

价值链赋能:让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

在安溪高建发茶业的生产车间,印有“气候品质认证‘特优’级”的茶叶包装正从生产线上下线。“自从获得‘特优’级认证,我们的茶叶溢价率提升了25%,消费者更认可,订单也多了不少。”该企业有关负责人陈春坦言,气候品质认证为茶叶注入了“生态价值”,让好品质有了“科学背书”。

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安溪首创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在全县布设71个自动气象监测点,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降水等数据,通过科学模型评估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划分“特优”“优良”“合格”三个等级。“这不仅是对茶叶生态品质的认可,更打响了安溪铁观音的‘生态品牌’,让我们在高端市场更有话语权。”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市场推广部门负责人表示。

除了赋予茶叶“生态标签”,安溪还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体系,让茶叶“卖得好、卖得远”。在线下,依托安溪中国茶都、茶博汇等平台,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的茶叶供应链;在线上,搭建“中国茶都直播基地”,培育专业主播团队,让安溪茶叶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2024年,安溪全县加工销售茶叶30万吨,茶叶包装销售额达70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茶叶电商销售额超百亿元、占全国25%,“安溪茶叶”的市场版图持续扩大。

从生态链筑基到监管链守护,从产业链裂变到价值链赋能,安溪以“四链协同”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四链融合’的核心,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让茶农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小鹏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扩大生态茶园、零碳茶园建设规模,计划到2026年实现生态茶园覆盖率80%以上,建成零碳示范茶园20个;二是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10条茶生态旅游线路,培育5家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三是加快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建设“安溪茶叶大数据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智慧管理。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福建安溪举办茶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人才兴,则产业旺。近日,安溪县举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茶叶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班。本次培训由安溪县人社局组织,旨在聚

0评论2025-09-2417

福建泉州三县携手,茶瓷香产业跨域融合
为推动“国潮泉州·茶瓷香伴安溪永春德化产业融合活动”高效实施,日前,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专班将统筹协调三地资源,全面启动贯穿2025年至2026年的五大主题活动,推动三县产业链互补、品牌共建、市场共拓,打造全国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标杆。

0评论2025-09-2415

武夷茶交中心积极促进茶叶流通
昨日,记者从福建武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茶交中心”)获悉,截至2月14日,茶交中心入驻会员单位已达1538户,累计交易额突破1亿元,在促进茶叶流通、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南平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25-03-08792

拼配让大红袍从“神坛”走进千家万户
武夷山九龙窠,是外地游客和当地游客都喜欢的地方。是想一再仰望母树大红袍,还是想再细细品味,是怎样的一方水土,成就乌龙茶发

0评论2025-03-08873

中国2024年茶叶产量再创新高
近日,国家统计局官网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清晰显示,2024年中国“茶叶产量达到37

0评论2025-03-08893

云南省政策激励与市场驱动双轮发力—— 完善产业链 撬动茶经济
云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自2020年突破千亿元大关以来,连续4年超千亿元稳定增长。通过政策激励与市场驱动双轮发力,云南省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稳步迈进。

0评论2024-12-10974